回望两宋众将,能够被称为忠臣良将的,南宋首推岳飞,北宋首推狄青。而二将的悲凉结局,令人痛心。众所周知,精忠报国的岳飞及被奸相秦桧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赐死于风波亭,甚至连岳飞的儿子岳云也没放过,父子双双遇害,可谓是上阵父子兵的典范。而北宋名将狄青的结局也是惨不忍睹,他有冤情却难以伸诉,最终在惶恐,惴惴不安与病痛的折磨下,抑郁而终。
先来看看“秦桧诬陷岳帅”。秦桧,这个靠“挟虏势,以邀君”,吃里扒外,里通外国,攀上宰相位置的奸人,奉金国主人‘必杀飞’之命,把杀的金人满地找牙,即将直捣黄龙的民族英雄岳飞陷害致死。可以说在这出闹剧里,秦桧是当之无愧的‘男一号’,别无他选。就卖国这一点,即可将秦桧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。所以直到现在,虽然已过千年,秦桧和他老婆王氏仍然长跪于岳帅面前,那是活该!
再来看看,北宋狄青蒙冤的闹剧。同样是陷害忠臣,为什么欧阳修几乎已被世人遗忘?
那么欧阳修为何要陷害狄青,在这场闹剧中欧阳修扮演着怎样的角色,究竟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呢?让我们看看来龙去脉:
客观说,在宋夏战争最激烈的那些年里,狄青战功赫赫,捷报频频,当时手足无措的大宋文官们包括欧阳修在内也曾盛赞狄青:“臣伏见兵兴以来,所得边将,惟狄青、种世衡二人。”
1052年,‘侬智高之战’让四十多岁的狄青军事成就达到巅峰,狄青因功升迁为枢密使,誉满汴京城。可是,也就在此刻,狄青的命运陡然直下。
敏感的狄青发现,自从任枢密使之后,那些曾经赞颂过他的文官们,对他的态度越发冷淡了。譬如庞籍,就拼命阻止他就任枢密使。老上级韩琦,也对他总是阴阳怪气的。其他大小文官们,隔三差五变着法侮辱狄青。在枢密使任上,连官职比狄青低的枢密副使王尧臣,都敢当面嘲笑狄青。狄青担任枢密使的第四年的时候,狄青养了条狗,竟有人莫名其妙说狄青家的狗‘长犄角’。天上划过“流星”,竟有人说“流星”是狄青招来的晦气。忍无可忍的狄青找宰相文彦博辩解,没想到换来文彦博冷冷一句:“朝廷疑耳,就黑你,不解释”。
这位曾经战功彪著,受人尊重的将军竟然转瞬间像极了‘过街老鼠’。可是这一切是为什么呢?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:在北宋年间重文轻武,文官们打心眼里瞧不起武将,更见不得出生卑微的狄青因为军功位高权重,与他们平起平坐,甚至超越他们。
有一件事似乎印证了这一点,狄青的部下焦用犯了一些小错,却被韩琦无情处死。狄青愤怒不已,为焦用求情,说焦用作战勇猛,是好儿郎,韩琦却轻蔑的说了句:“当兵算什么好儿郎?科场登第才是好男儿”。可见,在这些酸腐文官眼中,保家卫国的军人,简直不值一钱!
那么在陷害狄青这场闹剧中,欧阳修起到了什么作用呢?中肯的说,相对于文彦博等“主角”来说,欧阳修充其量是“男2号”。可他痛骂狄青的几本奏折,却也使他成为重要推手之一。汴京闹水灾,欧阳修竟然斥责狄青:是“未萌之患灾”,甚至“唐之朱泚”,就是狄青的“前朝版”。也就是说,只要狄青做枢密使,唐朝的“顺天之乱”也会降临到大宋头上。这简直是把狄青往死里坑。
文彦博欧阳修等斥责如此凶狠,狄青还能说什么?只能主动辞去枢密使。朝中的文臣们却还不罢休,经常派人打探狄青动向,直到次年狄青抑郁而终,才算罢休。
欧阳修陷害狄青固然可恨,然而欧阳修陷害狄青与卖国无关,通俗的来说只是“内部矛盾”。所以从主观恶意,性质来说,秦桧比欧阳修恶劣很多。另外,秦桧是陷害岳飞的主谋,欧阳修陷害狄青只是充当了帮手而已。这也许是秦桧遗臭万年,而欧阳修陷害狄青逐渐被世人遗忘的根本原因吧。
岳飞,狄青的死应该说都是南北宋的悲剧,同时也是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悲剧。若干年后宋神宗苦无良将,想起了狄青这位名将,于是下令将狄青的画像放入宫中,并亲为他亲笔祭文。同样的,若干年后,宋孝宗继位,遥祭岳家军,为岳帅平反,谥武穆,名曰忠烈!
评论